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活动现场

在喧嚣都市中找到自己的安生与幸福!小说《安生》分享会在成都举行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此心安处是吾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逆境中的这种开朗洒脱与通透豁达感染了无数人。那么,苏东坡所谓的“安生”和“安”,对于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我们来说,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内涵和思考呢?四川作家、诗人凸凹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安生》给了我们一个标准答案——安生就是幸福!

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16日下午,“小说中的社区人类学”——长篇小说《安生》分享会在成都龙泉驿席殊书园举行。《安生》作者凸凹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乙、杨不易围绕《安生》一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们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微信截图_20240416160546.jpg

“萧不系要换房了,不是一般的房,甚至不是房,是宅。”这是《安生》开篇第一句话。由此可以得知,这部24万字的长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必然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头等大事——房子相关。

临近退休的文化人萧不系,倾其所有按揭购买了一套别墅,以实现多年的院落梦,不想却遭遇了各种乱象,甚至是一地鸡毛。小说正是以一个别墅区的建设和生活为案例,兼及多个住宅小区的居民生态,从萧不系的视角,用树枝状结构,呈现业主、物业、社区三者之间的利益纠结、矛盾冲突、命运共情。面对一丛乱象,一地鸡毛,通过法与情、公与私、善与恶、美与丑的文化试错与人性博弈,用轻松谐趣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阴差阳错、啼笑皆非、近乎魔幻,而又最终走向和解的关于“住”和“房”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416160939.jpg

在分享会现场,凸凹首先透露了书名的由来。据他介绍,小说最初取了十几个名,到底用哪个,他一直犹豫不决。而最终被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一眼相中、予以首肯的“安生”书名,出自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的诗句。比如苏辙《迁居汝南》中的“故人乐安生,风节似其父”。至于小说主人公萧不系的名,则取自成语“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载“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苏东坡《自题金山画像》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微信截图_20240416164453.jpg 

房子是家的港湾,是一个人乃至一家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传统的国人观念里,没有房子何能称其为家?因此,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成为每一个家庭奋斗的目标,也成为家庭幸福的重要指标。但有房子就等于拥有幸福吗?对此,凸凹认为,有房子肯定更幸福,但我们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幸福放进一套房子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没有房子也可以活得很幸福!在现场,凸凹在谈到小说主角萧不系追求的别墅生活与最终体悟到的幸福之间的关系时表示:“我们每个人都给自己设定过目标和梦想,但通过努力和挫败,多数人达不到目标。萧不系没达到,但最终从心理上,也达到了,因为他找到了人活着的意义与真谛。他用主动与邻里和解、不再纠结风水、帮助女儿的社区工作等行动,在适应世界而不是世界适应我的改变中,找到了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平衡。建不了区县、省市,那就自己建一个城堡,在较劲中苟且,在危险中妥协,也是小人物的一种求安生的智慧。”

杨不易则认为,精神追求和品质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在他看来,萧不系的院子梦,本身就是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统一体。只有物质的富足,是无法实现精神上的追求的。所以,“小说中萧不系梦想住别墅有个院子,但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原则。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动力,而内心精神上的坚守是底线,只有把这两项平衡好了,才有住所上的安居和精神上的安宁,才是安生和幸福。”杨不易进一步强调,“《安生》的故事,其实富含哲学意味和操作技术的。它告诉我们,要想在这纷繁的世间得安生,如果任随欲望牵扯随波逐流,而不主动从精神上自省,不能在现实的缝隙中巧妙腾挪,那绝对是痴心妄想。而掌握了这些诀窍,就能做到‘有生何处不安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安生》其实解剖了个体如何与社会相处的哲学之道。”

微信截图_20240416162755.jpg

在分享中,杨不易还特地谈到了凸凹写作的诗意表达。他表示,凸凹发扬了作为一个诗人的本分,将一地鸡毛的社区俗事,注入了诗意的深厚与灵动。“说《安生》是一种诗意的书写,不仅仅是作者将三首完整的诗作以萧不系的名义安插在了小说中,让读者在通俗故事中得以跳脱,感受到小说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小说中从未中断的,在文化层面上的思考,比如萧不系凑钱买别墅的本意,就想实现中国传统文人院落梦想,这是一种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追求。而在面对各种矛盾时,萧不系又总是会从历史的、文化的、家风的内涵中去思考和自省,在与他人的交流对谈中,也常有哲学和文化的妙语。”

的确,诗意是凸凹小说作品中的一个鲜明特质,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撒手锏”。凸凹表示,只有诗歌才能把一个正常的小说送到更远、更辽阔乃至更伟大的地方,使其由正常蝶变为非常。

微信截图_20240416161009.jpg

在讨论小说对现实社区建设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借鉴意义时,小乙提出,《安生》反映的住房违规搭建、闹鼠患、风水整治等问题,都是现代城市文明语境下人居文化适应性发展中的必然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有完善的社区整治体系,还需要提升居民的素养,改善周边环境。光有别墅不行,更重要的是社区的整体氛围和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杨不易认为,从更广泛的现实意义来说,当下中国正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社会面临大转型,基层社区治理是尤其值得关注的。“作为中国首部深刻直面与打通小区业主、物业和街道社区三者边界阈值,深度关注百姓安生问题的民生主题长篇小说,《安生》试图在诗意的叙事中呈现和破解我们司空见惯的社区矛盾。无论是社会层面方面的探求,还是个体精神方面的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说它是一部社区人类学的小说样本,实不为过。”

微信截图_20240416162741.jpg

《安生》出版后,也引起了众多评论家们的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诗人、《圭臬》主编易杉表示,《安生》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点滴沧桑与美好。透过这个城市社区的缩影,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追求、奋斗、困惑和幸福,这或许就是《安生》最深刻的内涵,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在这个喧嚣都市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安生”。诗人、作家、四川大学教授向以鲜认为,《安生》正是一部关于中国社区(小区)众生相的“深描”之作……个人史即社会史、时代史。未来的人类学者,如果想要研究二十一世纪南方中国的城市社区安生形态,《安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类学小说范本,一部活色生香的,让人如饮其水如居其墅如临其境的样本。

《安生》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点滴沧桑与美好,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在这个喧嚣都市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安生”。这,或许就是举办长篇小说《安生》分享会的价值所在。(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主题阅读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⑥ | “文博+”赋能“江口沉银”考古活起来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⑤|《殷墟甲骨文分类与系联整理研究》:解读甲骨密码,探寻殷墟历史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读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