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川版基金会

填补空白!报告文学《大成昆》研讨会在京举行

这是一条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止于云南省昆明市,全长1100公里,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藏在崇山峻岭中的铁路。

这是一条五十多年前中国人民用卓越才智和辛劳汗水铸就的英雄铁路,30多万筑路大军艰苦奋斗,牺牲2000余人,打通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

它就是被人们称为“人类征服自然奇迹”的成昆铁路(也称“老成昆线”)。

首部全景展现新老成昆铁路修建历程,溯源、弘扬成昆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四川作家陈果的新作《大成昆》近日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合影1_副本.jpg

4月18日,长篇报告文学《大成昆》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联合主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出版社承办,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协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孟华,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余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王华光,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巍,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谭清洁,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来自文艺界、传媒界、出版界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围绕《大成昆》的文学价值、丰富内涵、时代意义展开深入探讨,马国仓、杨平、彭学明、潘凯雄、白烨、贺绍俊、胡平、李朝全、张陵、刘颋、张莉、张子影、王国平、梁鸿鹰等专家分别作了精彩发言。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担任主持。

现场图.JPG

研讨会开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孟华等领导先后致辞。

1.吴义勤.JPG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致辞中强调,总书记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铁路人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成昆铁路是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讲中国故事最精彩的华章之一,是体现了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对我们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很有意义。《大成昆》完整呈现了成昆铁路的建设史,作者陈果完成了他为成昆铁路立传的使命。作品塑造了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群像,从这些铁路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志气、勇气、骨气。同时,这部书还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写出了新老铁路人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理想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可以说,《大成昆》,是一部重要的、有分量的、充满了正能量的报告文学作品。

2.邬书林.JPG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报告文学《大成昆》把成昆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人民的精神这一核心内容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了。作者陈果很年轻,但是很好地把握住了这种精神,他创作的这部作品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可圈可点。虽然作品时代背景跨度大,但作者的分寸感把握得好,最后呈现的作品史料价值很突出。他还善于运用人物来展现精神、展现成昆铁路建设的方方面面,加上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使作品的故事情节感和叙述性都非常精到。希望出版社和各相关方面继续努力,把这部主题出版的好书,宣传好、推广好。

3.郭义强.JPG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对《大成昆》这部书也做出高度评价。他说,《大成昆》是一部主题非常重大、填补了全方位书写共和国建设史上重大工程——成昆铁路空白的重要作品。他认为这部作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其一,内容宏富,眉目清楚。作品完整呈现了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修成昆铁路到进入新时代修成昆复线的历程,同时突出了牺牲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等。其二,以点和面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非常多的形象鲜明、可亲可敬的人物,比如隧道突击队里三天三夜坚守岗位的吴承清,护路英雄樊子友、章显容等,令人难忘。其三,这部作品有非常珍贵的老照片,设计装帧都非常讲究,可以说一部非常出色的、文质兼美的主题出版好书。

4.徐剑.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表示,《大成昆》侧重记录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在国力并不强盛,甚至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中国人用血肉之躯修建成昆铁路,把百年来的筑路梦想变成现实的艰难历程。作品的年代感、沧桑感都非常鲜明,文学的质感很突出,结构、布局、语言都能打动人。祝贺天地出版社,做主题出版敢作敢为;祝贺陈果,我们报告文学队伍里又多了一个大将。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孟华在致辞中强调,作品《大成昆》围绕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把天堑变成了通途,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奇迹的成昆铁路的故事展开,展现新老成昆铁路作为英雄路、国防路、团结路、幸福路对促进西南地区的大发展、大开发,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强大战略大后方、建设国家发展战略腹地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可以说,《大成昆》的出版是四川出版人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的担当体现,是以时代之炬照亮精神之路的成功探索。这部书值得让更多的人知道、看到、读到,共同讲好历史的故事、时代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大成昆》的文学价值、丰富内涵、时代意义展开深入探讨。

7.马国仓.JPG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表示,《大成昆》用新闻的笔触、文学的表达、以故事取胜,把新老成昆铁路修建历程写实了,把成昆精神写出来了。它记录了共和国的历史,展现了时代的风采,写出了使命担当,凸显了精神力量,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作品从一个截面展现了新中国的“新”,包括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新成就,呈现了社会进步的新面貌、民族团结的新气象,以及人民创造的新业绩;用具体的事实呈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兼具时代感和历史的纵深感,用人民群众创造的奇迹写出了时代的恢弘篇章;用新旧的对比、快慢的对比,写出了参与者的使命担当;同时,展现了奉献精神、科学精神。

8.杨平.JPG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认为《大成昆》是一个很好地展现中国道路、中国形象、中国故事,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的图书样板。他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60周年,天地出版社推出这本书,题材宏大、立意深远、恰逢其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作品以小切口展现大历史,勾勒了新老成昆全部历史,历史纵深感明显,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同时,这部书还让人们看到,老成昆创造的奇迹和新成昆依靠科技手段取得的辉煌成绩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点,是中国人的精神——创造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对中国新时代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引意义。

14.彭学明.JPG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表示,《大成昆》是很厚重的。作品通过对成昆铁路建设、电气化改造,再到复线建设三部分的书写,组成了壮阔中国铁路成昆线上的“千里江山图”和成昆线上的“千里建设图”。它从成昆铁路建设的艰难险阻中,凸显出铁路建设者的建设热情以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塑造了一批普通劳动者平凡而高大的形象,比如说戴启宽、章显容,既有宏阔场面的展现,又有小细节的描写,特别好。同时,他认为《大成昆》也是很温馨的,特别是第五章“小慢车上的大凉山”,让人们看到成昆铁路给大凉山人民、彝族人民带来的变化。

9.潘凯雄.JPG

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潘凯雄称赞《大成昆》是一部内涵丰满、艺术特色鲜明,展现大时代、见证大历史的报告文学精品。他首先谈到了阅读《大成昆》的感受,最深的就是两个字,艰难;如果再浓缩一点,就一个字,难!百年筑路梦想,从晚清到民国,停留在纸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正确决策,举全国之力,战胜千难万险,终于建成通车;进入新时代,在科技支撑下成昆复线建成。他说,我们从书中读到了国力逐渐强盛、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读到了几代知识分子、普通劳动大众的智慧、坚韧、勤劳和牺牲。

15.白烨.JPG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表示,成昆铁路太重要了,但文学书写一直是空白。《大成昆》是弥补这一空白的重大题材作品。首先,作者具有宏大视野,虽然作品写的是成昆铁路的建设,但是能看到铁路在大格局中的意义,包括历史上和国家全局上的意义。其次,作者有一种真挚的情怀,无论是写事、写人都充满了敬意。铁道兵部分尤其写得特别精彩。第三,作者的主体性很强,作品的结构,比如用列车的方式编排成五章,每一章的导引、标题、内容都很好,文笔清爽。第四,成昆铁路有很多象征意义。新老成昆线各自发挥作用,封底用铁路受益者、建设者的感言,很好地体现了成昆铁路的价值。

16.贺邵俊.JPG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认为,作者陈果敏锐地抓住了成昆铁路这一堪称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用报告文学从多方面入手来剖析其分量。一是他记录下了历史的足音,展现了在川滇之间建成这样一个交通要道的百年历史;二是展示了成昆铁路的历史担当,这也是这个作品一个最有分量的内容;三是写出了成昆铁路历史延伸,一直写到今天修复线;四是陈果是洋溢着一种自豪感和赞叹之情来写这样一个奇迹,但也并不因此就忽略历史的沉重;五是他写这样一个奇迹落脚点是在人,是先行者、铁血者、捍卫者、蜕变者、接力者,是普通却不平凡的建设者们,这一点也是这个作品成功的地方。

17.胡平.JPG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胡平表示,成昆铁路是最重大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报告文学题材之一,《大成昆》对其做了很好的展现。首先,作品里边最精彩,同时采访难度也是最大的部分,是原线的建设,因为当事人都基本不在了,但最后的完成度很高。其次,这部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很重视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展现,读起来感觉特别好,是大家真正爱看的作品。最后,作者挑选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比如专家蓝田,结合生动具体的场景描写,并与老照片形成呼应,很好。

10.李朝全.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表示,自己在陈果写《古路之路》的时候就关注到陈果了,写得很好,也很特别,具有重大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一个四川的作家,创作这部书,展现了一个年轻作家的责任和担当。这次写《大成昆》,再次体现陈果的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作品打捞历史,聚焦重大题材,突出了成昆铁路规划与建设的艰难历程,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意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写到了成昆铁路修建中的创新创造,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又特别注重写事业的接力和精神的传承,在新时代,新的铁路建设者对老一代精神的弘扬和观照,这也是这个作品很重要的亮点。

18.张陵.JPG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张陵表示,人民创历史、英雄主旋律。成昆铁路上有很多英雄的业绩,这构成了这条铁路的亮点。作者通过几组数据,以普通人为落点,书写了一部新中国英雄史诗,弘扬了中国人自力更生精神、创新精神,讴歌了英雄主义,这也构成了这部报告文学的主旋律基调。今天,老成昆的建设者们正在老去、逝去,但这部作品想告诉我们是,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他们的信仰、意志、英雄品格将一直是支持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13.刘颋.JPG

《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表示,新老成昆线是非常具有中国色彩和中国精神的,是由中国人精神凝聚而成的铁路,它的内核是中国求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热切愿望、全力以赴。《大成昆》通过这样一条承载着国家发展希望的铁路,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坚韧和精神。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叙事的变化,从最开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走到了今天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体而微地体现在了成昆线建设上面。

11.张莉.JPG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表示,看到《大成昆》,自己很受震撼,因为此前自己对成昆铁路知之甚少。通过这部作品,自己触碰到修建成昆铁路完整的磅礴历史,共情于先辈们为成昆铁路所做的伟大贡献。报告文学宏观的整体意识、国家叙事和个人叙事的连接,这两个有难度的特性,陈果在作品中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做出了重要的推进。期待在未来的作品中,在一个国家叙事里面如何凸显个人的能动性和国家工程对个人的重塑,对个人的改变不只是因为奉献,同时还因为他的快乐和他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能够做出更深入的探索和表达。

19.张子影.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张子影表示,《大成昆》是主题出版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对成昆铁路建设者和守护者们的深情记录,也是对人类生命意志力的深情礼赞。作品呈现出很高的文学品质,既有历史的现场感,又有文学审美的特征感,是中国文学、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一大成绩,是报告文学作家向成昆铁路建设这个伟大题材的致敬。从题材与素材的结合关系、纪实与虚构的关系、写实落地与精神提升的关系等方面来看,《大成昆》是豪迈精神与雄阔气度的壮歌,不仅仅是回溯历史,而更是明喻精神品格。

12.王国平.JPG

《光明日报》文艺部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认为《大成昆》的题材是一个大题材、硬题材,也是老题材。这部书也是向老题材、硬题材、大题材“低头”的一个创作。作品具有很强的历史感,翻开之后历史感迎面扑来,就像一束光一样照亮了过往的历史;具有很强的神圣感,反映了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浪漫主义与乐观主义,其不经意间留下的哲理性思考,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很强的现实感,堪称关注大工程一线建设者的新样本。

20.梁鸿鹰.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在专家们发言后总结道,今天的研讨会充分肯定了《大成昆》的主题性、历史现实的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大成昆》是一部比较突出的报告文学作品,回溯了历史,也启示了未来,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对作品的打磨精益求精、非常专业,他们与作者共同成就了一部视觉传达非常好的精品。四川宣传系统各层面对本土作家、对四川出版很关注、重视,天地社对本土作家的挖掘、对精品好书的打磨,都给我们很多启发,值得总结。

6.陈果.JPG

在作者发言环节,陈果坦言,创作《大成昆》是自己学习写作报告文学这些年来难度最大的一次,历时三年多时间,寻访亲历者、踏访新成昆,上山到顶下沟到底,以成昆精神写成昆铁路,以书写成昆精神这种方式传承并弘扬永不褪色的成昆精神。他从创作缘起、创作实践和创作收获三个方面介绍了书里书外的情况。靠近英雄、净化灵魂、追寻初心,可以说,作家陈果的收获,也将是每一位读者的收获。

50382c9b9f69fb04e9fe5e65878915b.png

据悉,《大成昆》已入选2023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四川省2021—2022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2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2023年度出版资助项目。(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主题阅读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⑥ | “文博+”赋能“江口沉银”考古活起来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⑤|《殷墟甲骨文分类与系联整理研究》:解读甲骨密码,探寻殷墟历史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读者报